長亭外古道邊是什么意思 芳草碧連天原文解析
長亭外古道邊是什么意思 芳草碧連天原文解析,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什么意思?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原文解析作者是誰,出處是哪里?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經典名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賞析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學大師。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學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秹粢娂液湍赣H》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后期盛行于美國,由涂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酈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濤,改名岸,又名廣侯、成蹊,字惜霜,號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緒二十七年(1901)就讀于南洋公學經濟科。公費留學日本。在上野美術專門學校習油畫。加入同盟會。于東京組織春柳社,編演戲劇。歸國后,任教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兩江師范學堂。民國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多才藝,編歌演劇、作畫治印無所不擅,又通數國文字。為南社社員。詩好作長短不齊之句,奇趣洋溢。詞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師文鈔》。今人輯有《李叔同詩全編》,詞在集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古詩全文: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出處:出自藝術家李叔同的《送別歌》。
賞析:“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后,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