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個亮點,解密李克強總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經濟觀察報兩會報道組 2018年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都有哪些亮點?經濟觀察報為您逐個解讀。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原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經觀說:繼十九大提出,一號文件全面部署之后,鄉村振興戰略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系統性的部署,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重申,無疑再次加重了這一戰略的分量。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戰略的調整,意味著中國農村發展面臨的矛盾轉變,尋求高質量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李克強總理提到,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這是政府報告對鄉村短板問題的總概括,也是未來鄉村戰略需要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土地改革
報告原文: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深化糧食收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使農業農村充滿生機活力。
經觀說:鄉村振興和城鎮化進程都離不開農村土地改革。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給承包土地的農民吃下了定心丸,接下來的產權改革將會賦予他們更多的財產權利。所謂宅基地資格權,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享有的從集體經濟組織那里申請使用宅基地的權利,資格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將帶動未來逐漸推進的宅基地改革。中國特殊的土地所有制度,使得城鎮化所需的土地一定程度上依靠農村集體用地的“轉國有”,這使得建設用地指標在不同區域的調劑成為必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即是從調劑指標中,促進城鎮化進程。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報告原文: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向艱苦地區、特殊崗位傾斜。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經觀說: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在七年之后又迎來了新的調整,此時的調整,與上次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在調整起征點的同時還增加了抵扣的內容,既響應了百姓的呼聲,也符合了個稅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降低企業非稅負擔
報告原文: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降低過路過橋費用。加大中介服務收費清理整頓力度。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經觀說:
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既能給企業減輕實實在在的負擔,又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利于企業主體發展壯大,乃至走出國門競爭。
關鍵詞:房地產稅立法
報告原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抓緊制定收入劃分改革方案,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改革個人所得稅。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