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汪鴻雁背景39歲的團中央書記 這些70后高官背景讓人刮目相看
揭秘:汪鴻雁背景39歲的團中央書記 這些70后高官背景讓人刮目相看
聊聊39歲的團中央書記汪鴻雁
畢業即進入孝感市委黨校工作的汪鴻雁,用14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正科級干部到名為正廳實為副部級官員的升遷。是實力?是關系?對這個團中央第一個“七零”書記的任命一經公布就引來了種種猜測。那么,就讓我們循著能夠找到的公開材料,來了解一下這個中國政壇的又一顆引人注目的新星。
官方對汪鴻雁背景的介紹是,女,1970年4月出生,漢族,湖北孝昌人,199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8月參加工作,武漢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從履歷看,就學習和社會活動能力,汪可能出類,卻未必拔萃。1988年進入大學,1992年1月,也就是大四畢業前夕才加入共產黨。學習上,是畢業14年后于2006年參加了國家行政學院與北京大學首屆合作培養公共管理碩士(MPA)學習。這個碩士的含金量大家明白。
然而,這并沒有阻礙她仕途上的一帆風順。畢業后在孝感市委黨校工作了僅2年不到,汪就被提拔為該市市委宣傳部部長,正科級。也許是一種基層歷練,這個正科級,也是汪迄今為止仕途上任期最長的一個職務——4年零9個月。隨后,她于1998年底出任安陸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副處級。又過了兩年,汪以31歲的年齡成為了湖北省孝感市委書記、黨組書記,正處級。然后,就是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鄂州市政府副市長,進修,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兼鄂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十堰市委副書記,十堰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直至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從一個大學小姑娘到一個中央領導,從大學畢業到升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用了17年。17年間,職務調動9次,共履新15個職務。即便算上中間進修的時間,汪也實現了平均每三年升一級,并且都是朝積極的方向,直至中央領導機關。
事實上,早在2008年,汪將進京的消息就已不脛而走,其當時供職的十堰市已經許多人都知道的秘密。由此而看,汪的入京似乎早已內定。
也正是因此,坊間出現了各種傳言,網民心中也多有猜測。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汪如此試圖豐順,如此年輕就走到了國家最高決策層的外圍?
這些70后高官背景讓人刮目相看
有人說是實力。“她的情況我知道,正如我一樣,什么背景都沒有。畢業后,一起工作過,她的成績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沒什么大驚小怪的。不過倒希望她一如既往地挑好肩上的重擔,為民造福。”“說句公道話,汪鴻雁在我們鄂州當副市長的時候,確實為人不錯,比較低調,但是為民辦事情卻從不拖拉,我們一個小小的辦事員去找她簽字,還親自送我們出來,讓人感動,十分謙虛,是個好干部,希望汪鴻雁一路走好。”“此人沒有任何背景,其父是名工人,其母是一名普通干部。為人也還不錯,工作過的單位同事評價都可以。”(摘自網友評論)
也有人說是關系。坊間甚至傳言,她是鐵娘子吳姓前副總理的外甥女、姨侄女。這位吳姓官員為湖北武漢人。又有人說,汪的老家,湖北孝昌縣地區出了許多將軍,劉振上將就是出身于此處。
可是,種種猜測皆有漏洞。
說能力,湖北地區知情人士也覺得“但本事多大?似乎也說不上。”讓我們看看汪當十堰代市長的時候,外出視察的一段講話。
汪見到鄖西修建的大廣場贊揚說:“這么大的廣場在縣級城市很少見,鄖西在城市建設上大投入、高起點,充分體現了鄖西的速度、鄖西的水準、鄖西的魄力。” 視察至一工業園區又說:“工業化是城鎮發展的推助器,而工業園區是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有力平臺,鄖西高標準建設工業園區的路子走對了。”
在這個中央都提倡干實事,中小城市勞民傷財搞沒有意義的大廣場、大馬路的行為已經被廣為唾棄的年代,汪面對一個縣城用財政收入的9%來修廣場的贊美,實在讓人聯想不到她的能力有多強。
那么關系呢?又有網友查,吳姓官員只有一個哥哥,早年兄妹遠赴蘭州。這條路,似乎也不是特別的合理。那么會不會是表親呢?又無可查資料。
種種猜測,撲朔迷離。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地。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革命化當然是好事。不過,拔苗助長,不是愛,可能卻是害。要平息坊間猜測,讓權力令人信服,干部選拔就該形成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認者上的創新機制,尤其是年輕干部的培養更應當有一整套科學民主的程序,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優勝劣汰。
近期有位年輕干部頗受人關注,出生于1972年的侯順利出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進了班子并躋身中管干部行列。
此前曾為大家介紹過70后高官,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四套班子中,只有一位副部實職,那就是上海副市長時光輝。事實上,70后干部已經不年輕,出生于1970年的,今年將滿46歲,出生于1975年的,今年的將滿41歲。時光倒退10年,這個年齡段的干部晉升部級十分常見。
不過,按照新的干部政策,現在不唯年齡論,不簡單以年齡劃線,因此60后、70后、80后甚至85后的概念都在逐漸淡化,但社會對優秀年輕干部的關注并沒有改變,因為這個社會依舊鼓勵后起之秀。
那么,當前,什么樣的年輕干部能夠獲得重用呢?很多人給出的答案依然是團干部。此前多次談論過團干部的問題,由于做青年工作的需要,加之共青團本身級別較高,團干部很年輕時就到達了一定級別,又能在一定年齡轉崗,自然就成為了中高級領導干部中較為年輕的群體。如今,群團組織改革正在整體推進,干部任用的思路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年齡因素逐漸弱化,另一方面,團干部轉崗后要經歷多崗位的歷練,不再“一步到位”。
總體來看,團干部的進步速度是放緩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鴻雁46歲,徐曉44歲(均為70后),雖為中管干部,仍為正局級。在這個年齡段,曾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趙勇、孫金龍、楊岳等人都已晉升副部或轉任地方要職。
從侯順利的簡歷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變化。他并不像許多團干部那樣擁有名牌大學的光環,曾因家境原因放棄考大學,進入中專供銷專業學習,畢業后在家鄉供銷社“站柜臺”。雖然起點不高,但他積極鉆研,在基層崗位上業績突出,也同樣獲得了被重用的機會。
站柜臺,很多人對這種基層工作很不在乎??珊铐樌竟衽_卻和別人不同,他懂得研究顧客心理,在工作中不斷摸索銷售方法,時間長了就總結出一套自己獨有的營銷技巧。很快,由于業績突出,他被調到上級單位工作。
27歲時,侯順利擔任位于北京懷柔的天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接手之前,這個企業幾乎快要倒閉。上任后,侯順利給公司確立了“龍頭企業+種植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領農民科學種植西洋參,在懷柔、密云、延慶、順義等區縣及外省市建立種植基地1.5萬畝,帶動農戶8000多戶。僅用3年的時間,該公司銷售額從1000多萬元增長到8000多萬元,成為當時國內生產銷售國產西洋參的龍頭企業。胡錦濤、賈慶林等中央領導同志曾先后視察基地,并對公司采用的農業產業化訂單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此后,侯順利一直很順利。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選拔新合作商貿連鎖集團有限公司領導班子時,他從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新合作”的總經理。那一年,侯才31歲。
別以為侯順利能脫穎而出,完全因為企業干部政策靈活,能被破格任用。相對于公務員而言,企事業單位員工從普通干部提拔到處一級臺階相對較少,其中優秀者的提拔速度要比公務員一級一級熬快一些。但反過來說,競爭強度也是不一樣的,企事業單位有著明確的考核指標,每一個層級的職工人數遠超同一級別的公務員人數,比如一個處,加上處長副處長也就不到10人,而一個企業的處級部門(車間、分公司),職工人數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其競爭難度可想而知。要想在這么多精英中“冒頭”且服眾,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必須是極其出類拔萃的。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常說的行業尖兵。
除了侯順利之外,其他幾位70后高級干部,也都是各自領域的業務能手,上海副市長時光輝,是市政工程領域專家,38歲當區長;中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欣然,去年11月剛從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轉任而來,六室負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的紀檢監察工作,李在這一崗位上打虎業績斐然;1975年出生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此前沒有在團系統工作過,他在三峽集團及相關企業工作了20年,干過工程建設、財務、資本運營等多項工作,又當過地市領導,既是行業尖兵,又擁有豐富的基層經歷,“背景”自是不一般。
當前,干部任用一方面強調逐級晉升,履歷完整,另一方面,許多專業素質過硬的干部也被大膽使用,這一用人思路在軍改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軍隊用人聚焦“能打仗、打勝仗”,像李作成、劉振立、劉小午等一大批長于行伍,指揮有方的帶兵將領得到了重用,仕途走上快車道。
習總近日調研中央媒體時也特別提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
老話說,是金子,總能發光。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確是國家和民族之幸。